发布时间:2022-04-13
浏览次数:674
如果说中国书法史是被“二王”撑起来的话,那么后世走在“二王”技法系统当中的书法家,则是各自发扬了“二王”系统的某一个方面。
比如欧阳询继承了其险绝,虞世南继承了其冲和,褚遂良继承了其多变,米芾继承了其欹侧之势,赵子昂继承其细腻,董其昌继承了其神韵。
并且这些人可以说都在王羲之的某种风格上发扬光大,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高峰。
在明代书法界有这样的一个书法家,他被誉为了“神笔”,并且他的书法流入日本之后,在日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且被尊为了“书圣”,甚至有着“后王胜先王”的说法,这里的“先王”就是王羲之,后王便是“王铎”。只可惜王铎后来“降清”,被有人称为了“汉奸”。
这种胜出是某一种风格上的胜出,可以说王铎在书法的墨法和章法的处理上,在某些作品当中,要比“二王”更加丰富而已,而这种丰富性往往也迎合了某种“潮流”,才使得王铎达到了这样的一种高度。
而在当代书法界,学习大草的人,没有人能够绕过王铎,王铎的草书也晋、唐、宋、元以来的大草所缺乏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铎的书法在他一生当中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广泛临摹古人法帖,尤其是他对于《既往圣教序》和《阁帖》吃得极深,他说自己写字“一日应索请,一日临书”。
王铎书风渐省的时候,前来索字之人极多,这个时期他依旧临池不辍,在创作之余还不忘临帖,并且在他做了“贰臣”之前,他的书法来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而他在清朝为官之后,其书法开始变得有些迥异,气格大不如前。
在王铎书风最鼎盛时期,他有一件尺幅较短的草书名作,此作乃是他在公元1642年所写,这个时候颓颓欲倒的大明王朝已然大厦将倾,但王铎此时的书风也达到了他一生当中最鼎盛的时候。
这件作品就是《忭京南楼诗卷》,51岁的王铎笔势的书法笔势激昂顿挫,变化多端,尤其在轴线连缀的摆动上,更是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是因为此,他能够与董其昌并称为“南董北王”。
这件《忭京南楼诗卷》尺寸不过一米上下,每个字的大小也不过五六公分上下,虽然尺幅教小,但其中却几乎包含了王铎一生当中全部的技法呈现。从用笔上,笔笔皆是“阁帖”遗风,字形的变化上出神入鬼,章法的安排上更是奇诡难测,在大草的创作上不仅考验功力,更考验艺术造诣,王铎恰恰是在这两方面做到了某种极致,此作也是如今海外藏品当中的一件极重要之作。
此作的内容如下:
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内容是王铎有感而发的一件自作诗,将诗情融汇于笔端,一任自然地宣泄,因为其尺幅较小,所以乃是一件绝佳的临摹范本。
而今,我们将藏于海外的这件王铎 《忭京南楼诗卷》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
欲购此王铎 《忭京南楼诗卷》全卷本,请点击下面惠购: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