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浏览次数:966
“文化人自有文化人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缺舟也渡人”
张大千,这个画家我相信不用过多的赘述。
大家也都有所耳闻。
毕竟他的一些作品,都有着非常不菲的成交价格。
不过今天他只是个次要人物。
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叫作启功。
或许在画作的价值上不如张大千。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做人做事原则和为人处世准则。
启功,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号苑北居士。
生于1912年7月26日。
逝于2005年6月30日,享年93岁。
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
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启功老先生是个有趣的老人。
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看看何谓真性情、何谓忠诚。
隐去原姓,要当“始祖”。
当我们看到“爱新觉罗”这个姓的时候。
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而启功老先生,居然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虽然说在启功高祖父这一代就开始没落。
但启功老先生之所以不用这个名字。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
“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有着风骨,看得清形势。
舍去那个所谓的“贵族”姓氏。
安心的解决生计,图谋发展。
并独创“启”姓,自当“始祖“。
当然了,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
根据《元和姓纂·十一青》云:“启氏,夏后启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因为夏后启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启姓源于黄帝。
对于自己的姓氏,老先生看得非常透彻。
“在大清灭亡之后,再强调这个觉罗,没有意义了”
有脾气,也讲原则。
人如果过于有脾气,会变得难以相处。
如果不讲原则,又会让人觉得朝令夕改,两面三刀。
不过启功老先生显然做得比较中和。
启功老先生的书法那是名满天下,很多人都要去求一份墨宝。
对于此,老先生几乎是有求必应。
但是有些时候,一旦是触碰了原则,重金也不好使。
而且对于家国情怀看得很重。
如果是给别人题字,他会询问字体。
但是一旦牵涉到书刊或者牌匾题字的时候,必定是简体字。
理由也很简单。
“汉字规范化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我就得执行。”
所以从这里看来,老先生是个一丝不苟的人。
很有原则性,也很谨慎。
他有容人之心,但是对于犯罪的事,看得很透彻。
如果有人假冒他的书法,他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他也曾称赞过古人的做法。
有些人伪造了书画,也是为了生计,所得钱财能够维系一段生活。
而有钱人买了真题假画,损失也不会太大。
当然了,这个观念,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是错误的。
但是从另外的生活角度,又让人觉得有些仁义。
法律是铁的,但是道德是两难的。
但是如果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
他就非常生气,甚至特别发表声明。
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
而且是说道做到。
王羲之的《兰亭序》有涂改,毕竟字数多,正常。
但是启功老先生再给张大千纪念馆题字的时候。
总共六个字,却涂改两处,让人想入非非。
毕竟张大千的两个槽点,正好和启功老先生相对。
第一个,挣钱造假画。
张大千画假画是想挣快钱。
他缺钱并不是生活困难,只是因为生活上喜好奢侈。
对于自己造假画,张大千也是从不避讳。
(至于敦煌壁画的问题,因为众说纷纭,所以不做讨论)
择一城而终老。
如果说造假画算是第一个槽点。
那么第二个槽点就是女人缘。
才子风流,三妻四妾。
婚内也是风流债无数,虽说是你情我愿。
但始终是辜负了太多人。
留给后人评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可是在启功老先生这里,有且只有一个。
那就是曾经的“姐姐”章宝琛。
章宝琛比启功大两岁,对于才子来说。
看起来乡土、质朴的章宝琛自然是不得启功心。
但是母亲的话让启功心软,最终选择了同意。
开始了一段包办婚姻。
而当时启功称章宝琛为“姐姐”。
就是这样的一段婚姻。
让启功说出了这样的话。
婚前,他说这老式婚姻就像狗皮膏药, 粘得很;
婚后,他却说几十年来,从未后悔娶她。
等到章宝琛自感时日不多的时候,都在嘱咐启功再找个人照顾他。
但是启功表示“老朽风烛残年,岂会有人跟?”
宝琛笑着说:“ 我们可以打赌,我自信必赢! ”
可最终的结果,是章宝琛输了。
启功老先生是这样说的。
先妻逝世后,周围的好心人,包括我的亲属都劝我再找一个后老伴儿。
还有自告奋勇,自荐枕席的。
其牺牲精神令我感动,但我宁愿一个人”
可能真应了那句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生活中或许有时候并不缺少章宝琛的深情。
但是很多时候缺少了启功老先生的珍惜。
爱情都是双向奔赴的。
(对于启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因为并非专业人士,所以不做评价。
贸贸然的话,更像是一种亵渎)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