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书法协会!

中国书法协会 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

China Calligraphy Association,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400-133-5156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书坛资讯>书法田园

李白存世唯一书法,虽仅有25字,但飘飘乎有仙气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794

一个时代文艺成就的大小,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息息相关。以强盛一时的唐代来说,不单单诗歌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就连书法也算得上艺术史的巅峰——唐楷为后代树立起书法的典范,狂草一开浪漫主义新风。

李白行吟图

在唐代众多的书法家中,有像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这样的单纯以书法名传后世的,也有像杜牧、贺知章这样有书法作品传世,但本身是诗人的。在诗人书法家中,李白毫无疑问是名气最大的一个。

李白《上阳台帖》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出自李白之手。这件经《石渠宝岌》著录的书迹,经历过颇多堪可波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入藏内府的经典名作,在清末由溥仪偷带出宫,散落民间。后经张伯驹先生抢救回来,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后又将之归入故宫博物院。

李白的《上阳台帖》并不大,长度为28.5厘米,宽约38.5厘米,全文文字共5行,连落款在内也不过25个字。但它那厚重的笔墨、飞扬的体态、恣肆的气势,似乎能够呼之欲出。

《上阳台帖》全卷

李白为人放达,诗风浪漫飘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上阳台帖》所展现出的不羁的、高傲的、脱离尘俗的气质,与其诗词的格调竟是如此的一致。

《上阳台帖》上有很多题跋,最显眼的是乾隆题写的“青莲逸翰”四个字,以及宋徽宗一处题头、一处跋尾。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爱在收藏的法帖上题字,但他的字确实没什么看头。

乾隆皇帝题头

宋徽宗则不同,不仅今具有很高的审美眼光,本身在书法的成就上也很高。宋徽宗在《上阳台帖》上的两处题跋,即用的他最擅长的“瘦金体”——用笔尖利劲健、气息华贵典雅。

宋徽宗时期,内府尚藏有李白的书迹数件,他本人也十分推崇李白的书法,曾评曰:“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宋徽宗跋语

以宋徽宗在书画上的造诣,能够入他法眼的东西,自然非同一般。

我们也能从古代书论中找到关于李白书法的评论,有意思的是,各个朝代的评论家们,无疑不是充满赞誉之言。比如黄庭坚说李白在唐代并不一定书法著名,但他的行草其实是“不减古人”的。

再比如清代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盛赞李白书法“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所谓的“仙气”,大概是指字中的浪漫主义情调。

宋徽宗题头

李白被誉为“谪仙人”,书法苍劲雄浑,神态逸放,用笔跌宕,结体飘逸,灵秀中又有豪壮的气势,体现出他天真烂漫的浪漫主义情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形容他诗歌的赞誉,同样适用于其书法。

李白的书法成就,得益于他脱俗的审美观。他曾说,“古来万事贵天生”,就道出了他崇尚天真、崇尚自然、崇尚独创的审美思想。此外,他对怀素草书的推崇,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欧阳玄等人跋语

李白比怀素大20几岁,但却与怀素一见如故,称其为“少年上人”。在怀素《自叙帖》中,记下了李白写给他的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由此我们可以想见李白看到怀素草书时“眼前一亮”的表情。

之所以对怀素草书赞赏有加,是因为李白对怀素不盲目师古,敢于自出机杼、勇于创新的精神的认同。

怀素自叙帖局部

中国文化史只有一个李白,中国书法史李白的可靠作品只有《上阳台帖》。欣赏这件珍贵的书法,其实字写得如何是次要的,关键是它背后的文化积淀。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