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5
浏览次数:1055
在中国硬笔书法领域,庞中华的名字是与他独树一帜的书体——“庞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庞体”的诞生,又与“硬笔时代”的复兴和崛起密不可分。庞中华对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的肇始之功,是公认的。追溯中国的书法史,在先秦时期,硬笔书法曾书写过辉煌的一页。现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以及商周金文和碑刻、简牍等文字,都由当时的硬笔——金属制成的刀笔之类来书写。
庞中华硬笔书法
这一时期,应属于中国的古典“硬笔时代”。秦汉以降,随着毛笔的改良、丸墨的发明和纸的创造,中国书法的“毛笔时代”才真正来临。汉代以后,尽管由于毛笔的普及,硬笔和硬笔书法在发展中遭受“冷遇”,但并没有被淘汰,仍然顽强存在并在局部范围内使用。20世纪初,西方人发明的钢笔传入中国,使得主宰了中国书坛2000多年的毛笔逐渐地退居“二线”,直到如今,以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为代表的现代硬笔成为广泛流行的大众书写工具,汉字书写又进入“硬笔时代”——或曰现代“硬笔时代”。有专家称,在中国书法史上,唯有硬笔自古及今、从一而终,贯穿5000年中国书法发展全程。
中国的现代“硬笔时代”,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发展及文化背景的客观限制,人们使用以钢笔为代表的硬质书写工具书写汉字,其目的仅仅是出于比毛笔方便、快捷、实用。这期间,虽然早有陈公哲的《钢笔千字文》问世,但却是从单纯的汉字实用书写角度出发,指导民众用钢笔这一洋工具书写汉字,因为当时钢笔并不普及,未能产生影响。
陈公哲著作
继而有书法家白蕉、邓散木合写的《钢笔字书法》一书,虽讲的是钢笔字书写,但却强调模仿毛笔运笔的“藏锋”技法,不仅未能满足快捷、便利的实用要求,且在艺术上大大削弱了硬笔书法本身的艺术个性,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邓散木、白蕉《钢笔字帖》
之后,书法家黄若舟又推出了《汉字快写法》一书,从实用快写的目的出发,探求钢笔字的实用。但由于过多地引用草书的写法,同样让以实用为目的的民众望而却步。
黄若舟《汉字快写法》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现代“硬笔时代”才面貌一新:书写由自发转为自觉,由单纯追求实用到强调实用与艺术并举,理论研究也由表面走上理性。正像毛笔书法至晋唐开始登上巅峰,出现“二王”、“颜柳”等艺术大家一样,这时期也涌现出大量的硬笔书家与学者。而其人其书真正能领硬笔书法“风骚”者却仅仅数人,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的庞中华和他的“庞体”则是其中的杰出者。
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
庞中华“庞体”书法的诞生,以他的《谈谈学写钢笔字》为肇端,首次把使用以钢笔为代表的硬笔书写汉字纳入规范的轨道,并将其由实用引领到与艺术相结合的高度,从而构成中国书坛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硬笔书法。青年时期的庞中华,以其聪明颖悟,勤学覃思,曾大量临摹过中国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传统的滋养,是他“庞体”硬笔书法的渊源。学古而能变通,是他能独辟蹊径的“诀窍”。
庞中华硬笔书法作品
在尊重传统、学习传统、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他首先按照毛笔字的楷、行、隶、篆、草等不同书体,规划出钢笔字的各类标准字形,规划出正确的笔画、部首,继而以实用为本,以美观、通俗为支点,在艺术的深层次上加以开掘,从而创作出一种端庄稳实、舒展开朗、雄奇刚健、典雅秀丽的书体。
庞中华硬笔书法
他的“庞体”书法,不仅有雄厚的基本功和传统的风韵,更有硬笔字所独有的刚劲、挺拔、清丽和线条明朗瘦硬的风格。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庞体”字虽无毛笔墨色浓淡枯湿、线条圆瘦动静、笔锋腾飞勾连所形成的独特意趣,却有以线条运动组合所形成的清新气象。并且,他一扫狂、怪、朦胧和以画代字的书法,而以规矩端正的简化字树起新的标杆。他的“庞体”字,让大众人人学得了,又人人可以在其引领下由走到跑,步入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苑林之中。(待续)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