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0
浏览次数:837
清朝初期的书法名家,我想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王梦楼得董其昌神髓,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
王文治的对联,那是真好!

我还是最喜欢张照的书法。
他的书法是跟着他舅舅王鸿绪学董其昌,后来又学米芾,受赵孟頫影响较大。
乾隆评他的书法说:“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作,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
清邵松年说:“本朝画山水以麓堂司农为第一,书法则首推张文敏。”

我认为这四人里头,我印象最深的是笪重光,我读过他的《书筏》,这本书有书法言论29则,讨论了关于笔法、墨法、布白、风韵等问题,颇为精到,值得一读。

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待互相鼓吹,标榜风力气骨。用笔恣肆奔放,结体奇倔险怪,章法错综参差,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后王胜先王(王羲之)”一说。

傅山论书强调人品,反对奴俗气,提倡“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疆安排。”其草书成就最高,点画纠结缠绕,笔势淋漓酣畅,大气磅礴,充分体现了明末清初大动荡之中的时代特征。

“八大山人”朱耷,启功先生诗中称之为“朱驴”。
八大书法用笔,有两个极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简”,一个是“圆”。
他的作品是很难寻找到他书法的来路的,清代的邵长衡说:“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但我们仍然很难发觉他的作品与后来的“八大体”有任何蛛丝马迹的联系。
他的字结构奇崛,用笔虽简练却沉实,提按微弱到了极其隐含的地步。

最最著名的当然是郑燮郑板桥了。
他的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最著名的当然是——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
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但是他的书法造诣却是“扬州八怪”中成就最高的。
他首创“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文:剑飞斋主人。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