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456
网络时代,一切事物仿佛都暴露在阳光之下,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不管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只要是有传播的噱头,便会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上海的沈巍一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其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的流浪汉形象,与其对传统文化的熟稔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让很多人惊呼“高手在民间”,沈巍也由此被奉为“流浪大师”。
起初关注沈巍,并非是因为他有着多么传奇的经历,也并非因为他多么博学,而是因为他的书法——写在废旧纸板上的几个毛笔字。
虽然“董必武诗题东林书院,东林讲学继龟山……”几个字并非写在宣纸上,但明显能够看出书法是有传统功夫的,尤其是黄庭坚行书的味道比较浓。
黄庭坚作为书法史上“宋四家”之一,行书、草书成就极高,尤其是他书法结体奇崛、笔画长枪大戟,有着强烈的个人面貌。
沈巍并不是书法家,却能写一手比较单纯的黄庭坚行书,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社会上普通书法爱好者很多,但大多数属于没有任何出处的自由体,即便临帖,也多是写写唐楷,或者写写刘炳森的隶书、启功的行书等。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高,但学黄庭坚书法的人并不算多。一是因为黄庭坚的书法个性太强,并非每个人都喜欢;二是虽然黄庭坚名气大,但在普通人的层面普及度却并不高。
能够学习黄庭坚的行书,说明沈巍对书法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由此也从侧面证明,沈巍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沈巍学黄庭坚的书法,当然也只是表面上的像——用笔与黄庭坚相仿佛、字的结体尤其像黄庭坚行书体式。至于内在的精神与神采,较之黄庭坚的书法还差得远。
沈巍从没有说自己书法写得好,况且本身也并非专门的书法家,所以他的字写成那样已经相当不错了——起码算是有出处、有师法,并且写得清爽脱俗。
沈巍在众人的关注之下,最后终于还是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告别了“流浪”的“流浪大师”,关注的目光自然少了很多,生活也开始平静下来。
偶尔也会有网络曝光一下沈巍的生活状态。剪去长发后的沈巍,衣衫干净整洁,整个人透着一股儒雅之气。可当看到他现在的书法,又让人吃了一惊。
他笔下的书法,已经由原来的黄庭坚体,变成俗气的自由体。用笔毫无法度可讲,完全是自由发挥;线条虚浮干枯,满纸燥气;字的结构也是软滑无骨,颟顸胡涂。
我们见过太多由写不好慢慢写得好的书法爱好者,像沈巍这样原本写得不错,后来越写越坏的却并不多见。是什么原因导致由原本写得清清爽爽,成了现在污浊不堪呢?
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时过境迁”,环境的变化带来心境的变化。原来的“流浪大师”可能是超脱尘俗的,而现在的沈巍则是再入红尘,所以以前书法中那种飘逸俊秀,才转变成现在的满纸“油腻”。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