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1375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多月的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空军成立,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1950年4月15日,《人民空军》杂志创刊。创刊号刊登了多位中央领导的书法题词,其中就包括邓小平的一件题词。
邓小平为人民空军题词邓公在题词上写道:“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邓小平是久经沙场的军事家,对于此前解放军在装备上的艰苦感同身受。如今有了空军,自豪、自信洋溢在字里行间。而且,从文辞的内容上看,对军队的未来充满期望。
尤其值得欣赏的,是邓公的书法。全文包括落款在内,总共27个字,字的大小自然和谐,用笔丰润遒劲,结字紧密妥帖,虽然写得安安静静、沉沉稳稳,但内在涌动着一股精锐的内劲,给人以神光内敛之感。
邓小平题词邓公在落款的时候,用了“邓小平敬题”。邓小平毫无疑问是当时重要的领导人,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均有不朽功业。一个“敬”字,显示出其人的矿光胸怀。
书如其人,并非是指字与一个人面相上的像,而是指与一个人的涵养、修养、学养上的关联。邓公一生经历丰富,既有战争岁月的洗练,又有和平年代在经济建设上的开拓,这样的经历必定为其书法的内涵,打下“非同凡响”的积淀。
邓小平题词除了内在的气质之外,邓公的书法才能还来自于自幼打下的技法基础。邓小平自幼酷爱书法,临帖练字是其日常必做的功课。他们那一代人,正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期,虽然其后西方的书写工具开始盛行,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始终习惯使用传统的毛笔。
书法的根基在于技术,没有技术支撑,即便有再高的审美境界、再深厚的理论修养、再宏阔的人生经历,都难以将之转化到笔墨之中。邓公的书法个性十足,但又合法度、重规矩,这与其自幼打下的基础及长久使用毛笔是分不开的。
邓小平题词邓公并非是书法家,所以他的书法与强调艺术性的书家字有着明显的区别。专业的书家的书法,更看重 “创作”,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出新。而邓小平的书法,更像是随心所欲地书写,不考虑结构,只看重过程。
没有了“创作意识”,也就没有了书法家笔下那种“虚张声势”,所以邓公的书法给人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流畅之美、平实之美。欣赏邓小平这样的书法,并不能以寻常的书法创作理念来观照、审视,而应该站在气局、内涵的境界之上。
邓小平题写的四川大学没有跌宕的行笔节奏,没有强烈的字形对比,没有一贯直下的书写惯性,没有汪洋恣肆、上下翻飞的技法表现,但邓公的书法却分明蕴含着如铁般的骨力。有评论家说邓公的书法是“绵里裹铁”,算是一语中的方家之言。
邓公并不是书法家,所以流传下来的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他的书迹大部分是起草的文件、电报、文稿,以及批阅的公文、书写的信件、为重要场和活动所题写的题词。
邓小平书信这些书迹或刊载在报刊上,或刊刻于石碑上,书迹的内容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可谓是洋洋大观、美不胜收,展现了一个伟岸宏阔的人格,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邓公离世已经有25年了,幸好还有这些书迹,还能够让我们感念一代伟人的壮烈宏阔。
邓小平题词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