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书法协会!

中国书法协会 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

China Calligraphy Association,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400-133-5156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书坛资讯>书法田园

那些启功“写坏”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惭愧不已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578

启功先生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微醺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待翌日醒来,王羲之面对涂涂抹抹的字迹,想要再写一遍,却总难如意。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书法是极其看重书写状态的,而状态又可遇不可求。

当一个创作者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又写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但因为疏忽出现漏字、错字的小问题时该怎么办?撕掉重写?害怕状态全无,也不忍心就这样糟蹋了自己的心血。

启功先生作品落字,直接补在下面

启功先生时现代著名书法家,流传下来大量作品,其中也一些存在小“瑕疵”。这些作品经过启功先生的“小手术”,成为一件还算完美的作品,有些甚至被启功先生选入自己的作品集,可见他对这些作品还是认可的。

启功先生写于1989年的这件横幅,录写的内容本应该为“唐以前诗是长出来者,唐人诗是嚷出来者,宋人诗是想出来者,宋以后诗是仿出来者”,而启功先生却在“宋人”后脱落了“诗”字。

启功先生作品

启功先生在写完之后,立即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在“宋人”的“人”字下点上一个点,然后在最后补上一个小小的“诗”字。其实,这是古人常用的补字手法——点出要补的位置,然后在最后写上要补的字,补字要小于正文。

还有另外一种补救漏字的手法,就是直接在脱漏掉字的地方,靠上一个字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字。启功先生创作于1985年的《曹文翰同志从事摄影工作三十年题》(下图)就属于这种情况。

启功先生作品

如果写错字怎么办?启功先生抄录自己《论诗绝句》第一首的书法作品(下图),因为推敲“间”还是“边”,有过涂抹;另外,在涂抹的一行“挟”字下还补了一个“泥”字。

启功先生作品

像上面那样少字、改字的情况,在启功先生作品中还有很多。这些作品并没有被启功先生抛弃,而是经过修改流传了下来,也让我们看到他当时创作的比较真实的情形。

书法创作都是一次性的,讲究一气呵成、一次成型,它与绘画可以反复涂抹、修改完全不同。在大学毕业创作的时候,很多绘画专业的同学说,你们书法系的学生真幸福,几分钟就能创作完一件作品。

启功先生作品,脱落“应”字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为了一件满意的作品要创作多少遍、写废多少张。反而是这些学绘画的同学,创作起来可以一遍遍地改正,从画布订上框子开始,自始至终就在一块布上涂抹。

所以,一个书法家对于自己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所珍视程度的程度不言而喻。即便出现些许瑕疵,也是不愿轻易毁弃的。

启功先生作品,脱落“里”字

书法创作的过程出现一些错漏字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一般都要全神贯注,既要注意用笔的精准,又要记得创作内容,还得照顾创作的顺畅自然。一心多用,自然容易出错。

在当代全国书法大展上,评审过程中几乎都有内容审读的环节,评委对那些有错字、漏字的作品采取“一票否决制”,即便书写的水平再高,也不能入展。

启功先生作品,脱落“豪”字

即便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在展厅或者翻看作品集的时候,仍能看到为数不少的作品存在着错漏字的“硬伤”。

这事我们不能全怪评委,因为评审工作量实在太大,很难照顾得全面。倒是这些投稿的作者,在创作完一件作品后,难道自己都不读一下内容,检查一遍吗?

启功先生对于写错“茶”自嘲诗

启功先生有这么多错漏字的作品传下来,起码说明启功先生在写完作品后会重读一遍。像启功先生这样的大家,创作态度依然这么认真。面对先生的“坏作品”,作为后学的我们,难道不该感到惭愧吗?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