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574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距今已经整整85年。他的一生虽然并不算长,去世时才55岁,但却足够辉煌。他的小说、杂文、文艺批评、文学研究,成为那一时期文化界的巅峰之作,也为他赢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赞誉。
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之外,鲁迅还是一个书法家。虽然在书法史上对鲁迅的研究并不多,但他留下的书法作品、手稿信件,仍带着鲁迅的个人魅力,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供现在的我们瞻仰。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小时候“写大字”的情形,那是因为他自小受到比较传统的私塾教育,而传统教育中写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不知道当时鲁迅的书法练得怎么样,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教育在他心理上打下传统的烙印。
虽然鲁迅先生以反传统的面目示人,但其内心是极为传统且十分喜爱传统文化的,比如他热衷于收藏金石碑拓,沉迷于古代小说,广泛搜罗笺纸,都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钟爱。至于书法,当然也是伴随他一生甚至始终抱有兴趣的。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比如钢笔就因为书写简便慢慢流行。鲁迅是很鼓励大家使用钢笔的,他在《论毛笔之类》中对毛笔和钢笔各自优劣作了对比,并且十分推崇书写迅捷的钢笔。
可是,鲁迅自己却始终用毛笔进行写作,这样的习惯终其一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1000余万字,所以我们今天仍能看到他留下的大量手稿。鲁迅专门创作的作品并不算多,这些手稿成了鲁迅书法最充分的补充。
鲁迅先生生前即享有盛名,而且稿酬不菲,按理说这样的大作家对书写用具应该是很讲究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拿他常使用的毛笔来说,就是一种产自其家乡绍兴的普通毛笔,名曰“金不换”。
这种毛笔制作简单、用料普通,所以售价很便宜,一支仅仅几分钱,算得上当时最普通寻常的书写工具。在江西文港的中国毛笔博物馆里,收藏着鲁迅先生所用的这种小毛笔,有兴趣的可以找机会去看一下。
鲁迅先生所用毛笔很普通,但他的书法却不普通:里面既能够看出颜体字的厚重,又有北朝碑版的金石气,还带着些许篆隶书的朴拙,是杂糅了多种写法,却又归统一种风格的、个性鲜明的书写形式。
书法学习之初,要以古人为范,否则极易沦为无法度的“野狐禅”;书法最终目的,是写出自我心性,否则只算无意义的“书匠”。鲁迅先生书法既有来历、根基,又有自我个性,虽说他自己并不自称书法家,水平却并不逊色于当时一些书法名家。
鲁迅先生书法中流露出的自然洒脱之气,更是如今一些书法家十分稀缺的。当代书法更注重创作意识,字形、节奏、章法、形式,处处设计安排,满纸做作之气。
反观鲁迅先生的书法,随手写来并没有大的起伏变化,不见机锋、不露圭角,一片和穆气象。而其内在又十分刚正,可谓是绵里裹铁。
鲁迅先生常年手写稿件,所以书写的重心并不在书法的创作上,这也让他并没有明确的创作意识。这样的写法写一些手稿尚能随心应手,可一旦将字放大,并有了笔法单调的弊病。他专门创作的一些作品,仍是用写小字的方法,所以并不如小字和谐、耐看。
鲁迅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推动中国走向现代之途,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其思想之深刻,文字之犀利,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财富。在他逝世85周年之际,再次欣赏他的书法,仍能感到那个时代智慧的光芒。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