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书法协会!

中国书法协会 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

China Calligraphy Association,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400-133-5156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书坛资讯>书法田园

苏轼将书法带到新高度,为何后人很少学他?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677


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仅以单项诗、词、文而论,有宋一代无人能出其右,更何况他还能书善画,对美食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每一项爱好都不是玩玩而已,只要他介入一个新的领域,凭借着他超逸绝伦的悟性,就一下子提升了这个领域的高度,达到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峰,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难以找出第二个像苏轼既精又多能的文人。


苏轼《获见帖》


北宋的科举考试为了公正性朝廷采用糊名誊录制,书法好坏对考取功名毫不相干,这对于当时整体的书法水平的影响是很大的,欧阳修当时就感慨:书学之坏,莫过于今。



这点我们从当时书坛的整体水平可以看出,自从五代杨凝式以来,书法史上再没有出过一个大师,引领时风的是李建中、苏舜钦、周越这些二流水平的书家。哪怕是蔡襄,这个时候他的整体水平其实也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


苏轼《题王诜诗帖》


北宋的书法,直到苏轼横空出世以后才引起比较大改变,他就把当时的书法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他还影响了同时代的一批人,比如像黄庭坚、米芾这些人。把中国书法的水平推到继晋唐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尚意书风。



书法史上的经典,有一些是可学,有些是不可学的。比如像宋代的苏轼和米芾,后世学米者众,影响比苏东坡要来的大,你看像明代的董其昌,明末清初的王铎,其实很明显就可以看出米芾的影响。而学苏东坡的,几乎没有什么人写出来,名气最大的要数明代文徵明儿子文嘉,他也学苏东坡,水平却显得很一般。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东坡的书法,总给人一种复杂的情怀,一个是它的这个水平不是很整齐,写得好的像《黄州寒食诗帖》、像《李白诗》,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但也有不少是写的一般的。他不像米芾,所有的作品放在一起,水平差别不是很大。



这可能跟苏东坡的书法时间投入有关系。因为他涉及的领域太多了,因此会有好长时间没有分配到书法方面来,但是他要是有一段时间,要是一直沉浸在书法这个境界里面,可能水平就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提升,因此,这也造成他学这个书法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苏轼《李白仙诗卷》


另一个是苏轼书法的写法和晋唐以来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相比有简单化和世俗化的倾向。他的字很厚重,点画非常扎实,结体大多呈横势,左低右高,因此整个显得十分雍容。



苏轼的书法真迹,留存下来并不少,约有几十件,但大多被深藏文博机构,想要对苏轼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苏轼: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苏轼的书法,运笔提按关系做得非常好,提按的幅度非常大,它可以一下子写出很粗的笔画,然后细的笔画,粗笔和粗笔之间的牵连,却细如游丝,这点可以从《黄州寒食诗帖》里面就可以看出来,他的这个提按变化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苏轼《职事帖》


所以他的字整体看来非常厚重,但是却不笨拙,厚重中显得灵动雍容。当然苏轼书法的雍容之气,是他书写的时候,整个人是极其放松,看不到法度对他有任何的束缚作用。



苏轼对儒释道思想有独到的理解,特别是老庄思想,从他流传下来的书论“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天真烂漫是吾师”,无不闪烁着独到的智慧。


苏轼《邂逅帖》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