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书法协会!

中国书法协会 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

China Calligraphy Association,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400-133-5156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书坛资讯>书法田园

日本最早的书法墨迹,出自太子之手,水平不如隋朝民间书手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658

日本书法自古以来都深受中国影响,这在日本留下的很多书法珍品上都有所反应。日本现存最早的墨迹,是出自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所写的《法华义疏》,以写经体书写。这卷写经藏于日本皇室,其珍贵程度自不待言。

它与同时期中国的写经书法相比,水平如何呢?

01圣德太子其人

圣德太子,用明天皇之子,传说生于大和国(今奈良县)的高市郡明日香村,一个叫橘寺的地方。

圣德太子像

推古天皇元年(公元593年),圣德太子20岁,被拥为太子,一跃而为推古天皇的摄政官,成为实际的最高施政官。公元595年,高丽僧人慧慈到日本,圣德太子随即从慧慈学习佛典;又从觉哿习汉籍。

圣德太子积极建立与隋和新罗的外交,并于公元607年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出使大隋;大量派遣留学生、留学僧,来我国广泛学习,潜心钻研中华文明。

圣德太子书《法华义疏》(局部)

由于圣德太子的努力,先后在日本兴建了四天王寺和法隆寺,使得佛法在岛内广为流传,一派兴隆景象;更有甚者,他还著有《胜鬘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法华义疏》。

公元622年,圣德太子49岁,殁于斑鸠宫。

02日本最早的墨迹,出自圣德太子之手

从文化视角而论,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显然作为“大中华文明圈”较为偏远的一部而存在。其书法文字的历程也始终围绕着中心文明,波折发展。通常将古代日本的书道发展按以下五期划分:

第一期 飞鸟-白凤时代(七世纪初——八世纪初)

第二期 奈良-平安初期(八世纪——九世纪中叶)

第三期 镰仓-室町时代(十三世纪——十五世纪)

第四期 江户初期(十七世纪中叶)

第五期 明治时期(十九世纪后半期)

《法华义疏》(全四卷外观)

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是第一期中的翘楚,执笔的确切年代不详,但依古时记录,大致完成于推古天皇二十三年(公元615年)。相传,此乃圣德太子为《妙法莲华经》所作注释的亲笔草稿;作为同时期遗墨,也有并非出自太子手稿之说;但公认为日本地区现存的最早的墨迹,当无异议。

《法华义疏》现作为“御物”存于日本皇室。草稿由四卷组成;每卷由数纸顺序粘裱而成;每纸纵长25.1cm,横幅大约49cm;总卷长度1393.8cm至1515cm不等;另附有竹帙,纵长29cm,横幅26.6cm;还有纵长5.9cm的吊钟式象牙签。

《法华义疏》象牙签

03《法华义疏》,日本的写经体书法

源于中原的佛教写经,由于是作为传播佛法教义的载体实物,其书写样式风格的形成、演变,应当是受到一些现实的条件限制的。

第一,样式不宜太时髦。宗教里的“神圣”、“神性”惟有通过庄重、严肃的氛围才能更有成效地摄取大众之心,确保其权威性;所以肯定首选保守的风格。写经体在样式上总是比权贵文人制造的流行书体要慢几拍——待曾经前卫的流行元素成为普遍认同的常态,方有可能渗透其间。

圣德太子书《法华义疏》(局部)

第二,由于对象是大众,样式一定要求工整易识,否则教化作用无从谈起。

第三,由于海量需求,笔法一定简单明了,否则写手无法适应。

由此可见,通常意义上的写经体,并不能成为所处时代的艺术高峰典范,但也绝非劣质;应该说是顺应宗教需求的一种大众文化样式,与我们现代餐饮中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对于写手在质方面有标准化要求,但又绝对服从量的需要。

日本圣德太子传历,非圣德太子所书

04《法华义疏》与中原写经的差距

依记录而言,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的成书年代应是中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末期;但就笔法、结构样式而言,与现存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同期墨迹——隋代写经有着不小的时代差异。

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从样式上显然源自六朝写经体;可能是草稿的缘故,明显带有了行书特征;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这种相对潦草或曰流动的笔意,才被定做草稿的。

隋朝写经

隋朝写经书法已经相当纯熟,且骨力挺拔;而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中“八法”尚不完备,但较六朝写经已更进了一步——特别在“横折”上,有几处明显有了斜按后再行竖笔的隋唐体例;横画起笔也已不是完全单纯如针锥状,虽不似《贤劫经》般肯定,但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现了轻轻斜按后再横画的笔触。

曾出现在日元上的圣德太子

05结语

以书法的角度来看,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明显较中原的写经要流滑、偏软;结体也更丰满一些。不过,作为一个傍在中华文化上的外化之地来说,圣德太子这件书法写经已经相当不错了。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