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661
在元代的书法史上曾经记载赵子昂少年学习书法的经历,他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把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临摹了500遍,如此便奠定了他的书法基础。
而在明代还有一个大书法家,他一生当中把一幅字写了1000遍,并且晚年的作品达到了一种入神坐照的化境,并且只有眼界高明的人才能真正看懂这幅字。
此作就是董其昌的《赤壁怀古》。
首先说董其昌其人,在野史上记载董其昌有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这一事件有过书法常识的人都曾听过,晚年的董其昌因为书画之名日盛,求字索画者络绎不绝,所以董其昌在三五年的时间当中,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地主,而就在此作,他纵容自己的儿子,霸占穷人田产,并且强抢民女,引发了众怒,于是许多被蛊惑怂恿的村民,一把火烧掉他的“董宅”,这就是著名的“民抄董宦”时间。
当然这一事件,也极有可能是别有用心者杜撰的。但无论事实如何,都丝毫不影响董其昌的书法成就和地位。
作为明代的书林盟主和一代宗师,董其昌的书法境界是超越前人的存在,但其书法当中高妙的意境和深远的墨色表达,没有足够的书法修养也是很难能够体会到的。
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董其昌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赵子昂得到了王羲之的实处,董其昌得到了王羲之的虚处,两个人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王羲之”。
从这句话我们就能够看出董其昌的书坛地位了,这也是为什么董其昌的书法风行了数百年而从不中断的原因,至于在当代呈现一种低迷,乃是当代书法人的普通修养不足所至,很多人看不懂董其昌书法背后的气韵。
那么董其昌书法的“虚处”体现在哪里呢?
从这件他抄写了1000遍的《赤壁怀古》当中就不难发现,在此作的结尾之处,有一段题跋:
“东坡赤壁词,余书千遍,如登善多写《枯树赋》也。董其昌。”
意思是苏东坡写的这件《赤壁怀古》,我足足抄写1000遍,就像是当年褚遂良抄写《枯树赋》一样。
对于一个顶尖的书法家而言,一旦将同一幅字创作千百遍的时候,这么这件作品当中的每一笔、每一个字、每一行、每一处的章法以及墨色变化都会了然于心。
此作也足以堪称董其昌晚年的神级书法,笔法的精微和字法的巧妙变化都令人叹为观止,最为难能的是这件作品当中背后的浓厚的书卷气息,也是在前人作品当中所罕见的,在大字的书写当中,能够带出这样的气度和底蕴,也不是一般的书法家能够达到了的境界。
而这种气韵主要是通过线质、字形变化和墨色变化来实现的,而这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有深入临摹细细品味,方能感受到这种高妙的意境。
摒弃董其昌的大字,也是今天的人学习大字书法一个绝佳的范本,能够让你的大字作品富有韵味和书卷气。
而今,我们将藏于温州市博物馆的这件董其昌《赤壁怀古》的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1:1复刻,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便于大家收藏和学习。
欲购此董其昌《赤壁怀古》全卷本,请点击下面惠购
Copyright © 2022 中国书法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运营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