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书法协会!

中国书法协会 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

China Calligraphy Association,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400-133-5156

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当前位置: 首页>书坛资讯>书法田园

毛主席《念奴娇》手稿,诗词、书法意象宏阔,堪称双绝

发布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781

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留下大量的手稿、信函、批文,这些字迹虽然不是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艺术美感,却为我们打开欣赏毛主席书法的一扇大门。

在中央档案馆,有一件毛主席手写的《念奴娇·昆仑》一词的词稿,根据资料显示,该手稿书写于1935年。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稿

毛主席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书法家、诗词家。这件手稿,不仅展现出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宽广胸襟,也展现出他在诗词、书法上的高深造诣。

《念奴娇·昆仑》是毛主席诗词比较著名的一首词,作于1935年。当时红军经过艰辛的长征,马上到达陕北。他登上岷山山顶,远远眺望苍莽的昆仑山脉,写下了“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豪迈词句。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稿局部

这首词的上半阙既写出了面对巍峨昆仑时的景仰、亢奋,又写出了对时事的冷深沉考以及对未来的冷静分析。词的下半阙,词人却挺身而出,直面昆仑,显示了内心的笃定与大气,并作出“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豪迈宣言。

这首词的风格,是毛主席诗词的一贯特色,吞吐日月、睥睨古今,具有非凡的气势。这件手稿的书法,恰恰凸显了这种气势,可谓是“文质相合”“诗书双绝”的代表作。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稿局部

手稿中,字的大小对比强烈,最大的字与最小的字,大约能相差四五倍。这是毛主席书法中常用的创作手法,以字的大小错落营造开阔、险绝的气象。

毛主席的书法,线条提按较少,书写迅疾快速,但绝不流滑虚浮,体现了用笔的精熟与线质的劲健。在毛主席的笔下,每一根线条都是圆浑的、有弹性的。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稿局部

书法用笔,以中锋为尚。中锋深沉但容易僵化,侧锋妍美但容易流滑。在毛主席的书法中,绝大多数的用笔是中锋用笔,让线条的圆浑沉实有了保证。但同时又稍加侧锋用笔,让字在稳重的态势下多了飘逸与潇洒。

毛主席书法中的转折也值得进一步分析。我们所谓的书法中的“转折”,实际上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即“转”与“折”。“转”讲究的是圆融,“折”讲究的是“方峻”。毛主席书法使转多于方折,这也是毛主席书法畅快、奔放的内在因素之一。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稿局部

毛主席书法最吸引人的、艺术表现力最强的,还是其字势的跌宕、错落。毛主席书法每个字的姿态,几乎都是向右上高耸的,于艺术来说是避免过于平正造成呆板;于气象来说,则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气象。

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必然在艺术表现性上与写字有着本质的区别。写字是为了识读、传阅,而书法则是为了让人欣赏书法的气象、美感。毛主席书法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在于其在艺术上超强的表现力。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稿局部

书法之于毛主席,只不过是其平生功业的业余爱好,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正在于其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性与开创性。毛主席的书法,正是开创了风格独特的浪漫主义书风。

这种汪洋恣肆、雄浑跌宕的书风,来自于创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来自于创作者开阔的胸襟,来自于创作者在民族苦难之时的挺身而出。总之,伟大的书法,必然出伟人之手。

毛主席书法


400-133-5156

微信二维码